中国深潜水打捞船舶“深潜号” 2012年8月6日, 中国首艘300米饱和潜水母船“深潜号”在青岛武船重 工有限公司建造竣工交付给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 这艘亚洲领先、世界一流 深潜水支持船投入使用, 标志着中国海上大深度潜水、 抢险救援打捞能力得以显 著提升,也使中国深水工程作业能力向世界先进水平迈出坚实一步。 这艘船总长125.7米,型宽25米,型深10.6米的“深潜号”,满 载排水量为15864吨, 配有现代化的直升机起降平台, 可航行作业于无限航 区, 能在复杂海况下不用锚泊自动将船定位在指定水面, 其定位精度达到30厘 米。 此外, 140吨主动式海浪升沉补偿吊机, 进一步保障了潜水打捞作业的安 全和效率。 “深潜号”的最大亮点是配置了一套300米饱和潜水系统, 最大工作深度 可达水下300米, 集生活舱、 过渡舱、 逃生舱、 潜水钟、 生命保障系统于一身。 拥有12人居住舱,3人潜水钟可供3名潜水员同时进行潜水作业。 本套系统获英国劳氏证书,完全符合IMCA(国际海洋工程承包商协会) 国际潜水最高标准的要求。它是目前中国工作深度最深,容纳潜水员人数最多, 设计理念和配置最为先进的一套饱和潜水系统,在世界上属于先进水平。 同时,它还配置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无人遥控潜水器(ROV) ,最大水下 作业深度可达到3000米, 最大功率达到150马力, 作业范围可覆盖中国7 0%水域,是国内唯一一艘支持300米饱和潜水作业系统的深潜水打捞船舶。 深潜号”的建造完工填补了中国大深度潜水作业支持船舶的空白, 将大大提 升应对大深度、 大吨位应急打捞、 大面积溢油及其他应急突发事件的快速处置能 力,更好地为国家深水救援打捞及海洋事业发展服务。 【 饱和潜水 】 深潜水是世界各国正在攻克的尖端难关, 实现深潜水的关键技术, 就是饱和 潜水。 美国1957年提出“饱和潜水”, 就是创造出一种环境和条件, 使潜水员 体内各组织体液中所溶解的惰性气体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 潜水员可以在高压下 停留几十天,待作业完成后,一次减压,返回正常生活。这就需要建造一个生活 舱, 给舱里加压形成高压环境, 潜水员在舱里呼吸的气体是氦气和氧气的混合气 体。 在不同的深度和高压环境下, 混合气体的配比和加压时间都不同。 1981 年, 美国完成了第一次实验, 3名潜水员在686米的海底, 生活工作了7个昼 夜。 潜水深度每超过10米, 压力就增加1个大气压。 潜水员潜水完毕后, 人必 须减压。 如果不减压, 在高压下溶解进潜水员身体内的惰性气体会残留在身体组 织中,造成严重的减压病,甚至危及生命。在常规潜水中,60米水深下,潜水 员只能工作半个小时, 就必须出水进入减压仓, 进行长时间减压, 作业时间很短。 2014年1月12日,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胡建、管猛、董猛、谭辉、 罗小明、 李洪健6名饱和潜水员在南中国海海域, 完成在海底出钟巡回潜水作业, 潜水作业深度达到313.5米。此次作业中,在300米海底,潜水员承受的 压力是地面的30倍。作业完成后,需要在减压舱里过11天,才能完成减压。 2014年1月25日, 靠泊在深圳赤湾码头的中国首艘饱和潜水工作母船 “深潜号”上, 在生活舱里生活了380小时的6名饱和潜水员完成减压依序出 舱, 安全返回正常生活, 潜水员身体状况良好。 中国首次300米饱和潜水首次 作业画上圆满句号 。 这次中国人首次300米深海作业成功, 标志着中国海上大深度饱和潜水作 业能力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对中国深海海洋资源开发、 海上安全应急救助、 海 洋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 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正在加快发展饱和潜水成 套技术,加大研发力度,集中开展500米饱和潜水作业技术的攻关。 在世界饱和潜水史上, 下潜深海300米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目前只有 少数国家掌握并进行技术封锁。 饱和潜水技术是潜水行业顶级核心技术, 也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和生命极限挑战的前沿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