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动态 |
|
从技术角度上来说,潜艇是第一流的隐蔽性武甜系统。潜艇 的重大军事价值,或者说潜艇所具有的魅力或神秘性就在于它的隐 蔽性。从军事方面来说,潜艇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它的隐蔽性。潜 艇上没有装甲,因此,潜艇除了靠它的隐蔽性之外,可以说是别无 其他防护c潜艇上的指挥员和艇员们只能尽量利用潜艇的隐蔽性 来保护自己。面临着日益发展和完善的反潜、探潜技术,世界各国 海军潜艇技术的发展基本趋势和主要目标之一是维持和不断提高 潜艇的隐蔽性c潜艇技术发展的这一基本趋势和特点,可以说是 自从潜艇被用于军事目的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 益受到世界各国军事家和潜艇设计师的重视。从根本上讲,潜艇 的作战效果往往取决于潜艇在院蔽件方面的质量。 当潜艇在执行其大多数的任务时,必须要尽量减少自我暴露 的机会,以便增加潜艇自身的生存几率。当一艘潜艇在向敌人的 舰船发起攻击时.作为潜艇指挥员的艇长.必须要考虑攻击的成功 率和潜艇的自我保护。这就是说.一位成功的潜艇指挥员应该把 潜艇的隐蔽性和攻击力这两方面都做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为只 有这样,才能把潜艇的性能发挥到极点。对于潜艇设计师而言.十 分重要的是要在潜艇的隐蔽性与作战的有效性之间进行最佳的和 最合理的折衷。 作为潜艇的基本特性,隐蔽性当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潜艇 在向敌人发起攻击的过程中,或者在从事作战巡逻活动中.一巳暴 露自身从顺被敌人的反潜兵力探测到的话,那么,潜艇所具省的威 胁作用便KJ能受到敌人反潜武器的制约。山此看来,潜艇的隐蔽 性和作战有效性是紧密相关的。如何解决这两者之间的相关与平 衡问题,既是潜艇设计师的主要课题,同时也是潜艇战术专家们感 到卜分棘手的问题。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潜艇被击沉,究其 原因,主要是出于潜艇指挥员没有正确、及时和果断地处现好潜艇 隐蔽件与潜艇作战有效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客观地说,这些潜 艇的指挥员应该对于他所指挥的潜艇的沉没负有个M7推卸的责 任。 英国人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时发现: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潜艇虽然击沉了大量英国舰船,但是德国潜 艇的艇长们表现得非常贪婪,他们几乎不太注意自己潜艇的隐蔽 性而一味地展开攻击行动。即使是到了二战后期.在盟军已经完 全占据了军事优势酌情况下,德国的潜艇仍然不顾自身的隐蔽性 而疯狂地向盟军的舰船展开攻击,因此导致了德国潜艇的大量损 失并使得德国潜挺作战兵力迅速减少,加速了德国战败的步伐。 在二战期间,有相当一些潜艇的指挥员在实施攻击行动时获得了 成功,其基本经验是:他们指挥的潜艇在有效地利用厂潜艇的隐蔽 性的情况下成功地攻击了敌人的舰船;这些潜艇的指挥员运用了 高超的技巧,在潜艇的隐蔽性和攻击力之间找到了最有利的时机。 从美国海军潜艇的情况来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初二午 之中,美国的潜艇部队一直在执行着十分谨慎的战术,可以说美国 的潜艇在那一时期儿乎没有发挥出足够的攻击能力。在太平洋战 场对日本作战的最初18个月期间,美国的潜艇几乎没有取得什么 战绩。那一段时间把仟美国潜艇的艇长之中,其后大约有一半被 撤换掉。二战结束后对战争期间潜艇战的经验总结友明,二战初 期美国潜艇没有建树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美国的潜艇指挥员过分强 调潜艇的隐蔽性而削弱丁潜艇攻击力的缘故。在二战之前的一些 潜艇作战训练中,在美国的有关条文小曾经这样规定:一旦潜艇被 6d旧测到,便认为该艘潜艇已被敌人击沉。结果,这样的潜艇战 的教条导致丁美国的潜艇艇长们在战争的创期采用了把潜望镜的 暴露率降低到最低程度的作战方法,因此,潜艇只好在很大程度上 依靠在当时条件下并不十分先进的被动声呐。在这种战术思想指 导下.美国潜艇在太平洋战争初期没有多大的建树是理所当然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现敌人潜艇的最通常办法是观察 敌人潜望镜在海面引起的微小波浪,或者是观察敌人潜艇发射的 鱼雷航迹。当时反浴战的关键是当敌方潜艇在实施了攻击之后, 反潜作战兵力如何继续跟踪敌人潜艇2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声呐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反潜兵力利用搜索声呐解决丁探测 敌人潜艇的难题c但是,如何对敌人潜艇进行准确的水下定位,至 今仍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半期,美国潜艇使用的鱼雷故障频频 发生,因此使得展开攻击行动的美国潜艇常常因为发射出带有故 障的鱼雷而暴露了自身:相当一部分的美国潜艇艇长都有这样的 经历——当他们向敌人的十分重要的目标发射鱼雷之后,鱼雷没 有爆炸,却暴露了潜艇自身的位置。因此,当美国潜艇在发射了鱼 雷之后,紧接着便会招来敌人的深水炸弹的攻击。到了二战的后 期,美国终于研制出了高性能的鱼雷,并月相当多的美国潜艇还装 备厂无航迹的电动鱼雷,这样便增加了潜艇的隐蔽性,从而大大地 降低丁美国潜艇发射鱼雷时所胃的风险。 在潜艇战术方面,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前苏联,都很少把他们 得到或积累的经验和数据公布于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 国家把前苏联的潜艇拟定为西方国家潜艇的主要作战对象,而前 苏联拟定的潜艇作战主要对象则是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在 20世纪50年代时,前苏联所拟定的潜艇作战方式完全侧重于与 西方国家的航空母舰和两栖作战部队进行对抗,但是到了前苏联 的D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服役的70年代之后,前苏联所拟定的潜 艇作战对象则在以前的基础上又增加广西方国家的反潜作战舰 艇。 因为处于水下状态的潜艇之间的通信[分困难,所以目前西 方国家海军担任反潜作战任务的潜艇所采用的作战方式,革本上 是每艘潜艇采取单独作战的方式。不过,这种作战方式存在的主 要问题是容易错误地攻击目标或易于受到友军反浴舰艇的误击。 但是前苏联人却宁愿采取多艘潜艇协同作战的方式。如果在作战 海域附近没有前苏联的水面舰艇的活,采用这种潜艇协同战术,利 用几艘潜艇去攻击某个日标可能是最有效的。不过目前尚不清楚 的是,前苏联潜艇在使用这种战术去攻击敌人的水面舰艇时,他们 是怎样解决彼此之间的水下通信和干扰问题。 两次比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50余年来所发生的一些事件 表明,干事家们所预测的情况可能与实际发生的情况相差甚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海军的着眼点主要是立足于打一场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勺华沙条约组织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北约组织 数量众多的攻击型潜艇将部署在格陵兰—冰岛—英国海峡以及其 他狭窄的海峡之处,形成一道反潜屏障。这道反潜屏障的作用是 阻止前苏联的潜艇从这些海峡进入大西汗。在这道反潜屏障处待 命伏击的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潜艇.其主要作战对象便是前苏 联的潜艇。然而,当世界的冷战对峙格局发生变化之后,作为北约 组织的潜艇,其作战目标显然发生2,重大的改变‘,目前,北约国家 潜艇的作战对象可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或海域的潜艇,或者大多 数的作战目标将是水而舰艇。 自从1945年以来,世界上相当多的潜艇设汁都受到了一些特 殊要求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期之后,大量的美国潜艇曾经 在前苏联海军舰队活动的海域从事电子侦察、拍照和声学侦察等 秘密情报搜集活动。当美国潜艇的这些秘密活动在1975年被披 露出来之后,世人才得知从事这种秘密情报搜集活动的美国潜艇 原来竟是“调色”级的攻击型核潜艇。该级核潜艇是根据美国海军 较早的“长尾留”级攻击型核潜艇改进研制而成的。“鲜鱼”级攻击 型核潜艇的指挥台围壳尺寸比较大,加大指挥台阎壳尺寸的主要 目的是为了在指挥台围壳内容纳附加的天线桅杆以及加装一些附 加电子设备。从1975年披露出来的材料可以发现,60年代美国 潜艇的设计思想明显的具有向赋子潜艇从事秘密侦察和情报搜集 活动方面发展的趋势。 实际上,尽管攻击型潜艇的基本任务是以攻击敌人的运输舰 船和敌人的潜艇为主,但是潜艇的隐蔽件必然会使得从事秘密侦 察活动成为攻击型潜艇非战时和战争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此 外,像输送少量人员到敌后进行登陆这样的特种任务,虽然在一般 的情况下是由一些特种潜艇完成的,但是攻击型潜艇也往往执行 这样一些特种任务。 前苏联的一些潜艇的活动方式却表现得与美国潜艇完全不 同。冷战时期的前苏联Q级近海型潜艇经常在波罗的诲、黑海、 丹麦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一带海域活动,据西方的军事专家们 分析,这些前苏联Q级潜艇的任务是一旦战争爆发时,便在上述 海域从事布雷和破坏话动c 在潜艇设汁的过程中,潜艇设计师们往往来用一些折衷的办 法以便换取潜艇所必需的隐蔽性。早期的潜艇十分强调隐蔽性, 那是因为当时的潜艇必须要做到至少在距敌人舰船中等距离处活 动而不被敌人发现。潜艇的指挥台围克设计得十分矮小,甚至于 当潜艇处于水面状态时,在—分距离之内的敌人舰船也难以发现 它,,但是,当潜艇处于水下状态航行时,艇长不得个把潜望镜伸出 梅峦进行观察,食则的话,潜艇在水下处于完全盲目的状态。当一 股潜艇把它的潜望镜伸出海面之后,潜望镜无疑将会暴露潜艇自 身的白标。不过,潜艇以一定的程度牺牲自身的隐蔽性来换取它 在水厂的有效航行,这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办法。 对于二战之后的现代常规潜艇来说,它的通气管装置也存在 着同样的问题。利用通气管装置可以使潜艇隐蔽地航行,fK是如 果艇长稍有不慎,通气管装置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便被敌人发现, 从而使潜艇在敌人面前暴露大遗。现代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最强调 的就是它的隐蔽性,潜艇设计师们想尽—切办法把弹道导弹核潜 艇的隐蔽性提高到尽量不被敌人任何探测手段探测到的程度。因 为,在水下进行隐蔽航行是弹道导弹核潜艇在非战时所需完成的 惟一任务。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西力国家的潜艇艇员们几乎都形成了 这样一种共识——潜艇一旦被敌人探测到.那么这艘潜艇就等于 被敌人击沉厂,尽管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实际上有许多潜艇在被 敌人发现之后成功地避开了敌人的反潜兵力对他们发动的攻击。 西方国家的潜艇艇员们的这种认识与潜艇的隐蔽性是息息相关 的。目前至少在美国和英国的潜艇上仍然保持着这样的惯例—— 由于潜艇上的主动声呐的使用可能会暴露潜艇的位置,因此艇上 尽量地不用主动声呐。 然而,对于潜艇来说要保证它的隐献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 的c这种相对程度取决于敌人的探测传感器的灵敏度、环境因素、 潜艇性能以及其他一些因素。例如,一名站在水面舰艇止的观察 人员.可能无法发现任何水下的潜艇。但是对于侦察电机亡的侦 察人员来说,他能清晰地观察到清澈海水的小深度上的潜艇。只 有潜人中等深度以下的潜艇才能躲过飞机的侦察。这就是二战初 期几乎所有参战国家规定潜艇的下潜深度必须要达到中等深度以 下的缘故。在发明潜艇通气管装置之前,潜艇不得不花费相当多 的时间在水面亡航行,因此,在那个时代里,潜艇在遇到紧急情况 进行应急下潜的速度是潜艇的一个重要的战术性能指标,同时,一 艘潜艇的下潜速度也是衡量该艘潜艇隐蔽性的标准之一。 对于反潜、探潜作战兵力来说,最初研制的被动声呐以及后来 研制的主动声呐使得反潜、探潜作战的局面大为改观。被动声呐 (水听器)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但是潜艇采用有效的安静 性措施使敌人水听器的探潜措施收效甚微。这也就是说,除非潜 艇在航行时发出了足够大的噪音,否则的话,水听器是探测不到潜 艇的q,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被动式声呐以来,特别是1945年 以来,在被动声呐的研制人员和提高潜艇安静性能的潜艇设计师 之间一直存在着持久的斗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曾经 一反常态积极地开展潜艇的水面战术,德国之所以这样做的原因 是他们错误地认为当时美国反潜战的主要传感器仍然是水听器, 而水听器在探测海面上行动的潜艇相对是无效的。况且,当时通 气管装置尚未出现,只有水面上的潜艇4.6b发挥出足够的战术性 能来完成所要求的攻击行动。 主动声呐与被动声呐则完全不同,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 期的主动式声呐探测潜艇的效率相当低。因为,当时探测潜艇的 主要手段还是根据敌人潜艇发起攻击行动的结果来对敌人的潜艇 进行跟踪。从这个意义卜来说,反潜兵力是根据敌方潜艇自我暴 露的结果来对其进行反击的。所以,后来出现了远距离主动寻的 鱼雷.用这些新型的鱼雷武装起来的潜艇在面临敌人声呐探测的 情况下可以使潜艇仍然保持很高的隐蔽性。 一旦潜艇被敌人的声呐探测到,那么潜艇就要力图躲开跟踪 它的声呐波束。潜艇能否幸免逃过敌人的声呐跟踪,主要取决于 潜艇的机动性和下消深度。如果潜艇能够十分迅速地机动航行到 声呐波束的下方,那么它就可以避开声呐波束的跟踪,并民当一艘 潜艇深潜到能够折射声呐波束的温跃层的下面时,潜艇也可以因 此而逃避声呐对它的追踪c潜艇除了做迅速机动和深潜之外,还 可利用发射声诱饵或特殊噪声发生器来迷惑敌人的声呐。 战争的实践证明:如果一般潜艇能够迅速地达到很大的下潜 深度,那么深潜可以被视为一种逃避敌人攻击的有效手段。因为 敌人反潜兵力所投下的深水炸弹要经过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潜 艇所在的深度。而B潜艇所在的深度越大,深水炸弹沉落到这段 距离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c 潜艇设计师们力图挽回国声呐的出现而使潜艇损欠的隐蔽 性*因此.现代潜艇基本上都采用了一些抗声呐措施,以达到当声 呐波束到达潜艇壳体表面时吸收部分声呐脉冲能量的目的c这些 措施之中最常用的便是在潜艇的外表团亡敷设消声涂层或消声 瓦。 正如前面讲到的那样,声学传感器,无论是主动式的还是被动 式的,都是探测隐藏在水下潜艇的有效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探测潜艇用的传感器则处于经常性的更新换代之中‘,继声呐 出现之后,目前已经出现了可探测潜艇航迹的红外探测仪以及可 以探测水下航行着的潜艇在海面造成扰动的雷达探测仪等。然 而,问题的实质在于,潜艇在与由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反潜作战兵 力的对抗中能否继续保持它的隐蔽性。从世界各国海军的观点来 说,被敌人能够轻而易举探测到的潜艇是不值得投资进行建造的。 现代物理学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电磁波,例如光和雷达波都 不能穿透可以吸收它们的海水。这就是高空飞行的飞机和空间轨 道上运行的卫星很难探测到处于水下大深度上潜艇的原因。基于 同样的道理,潜艇利用海水形成的隐蔽性也对潜艇自身造成了很 大的困难c几乎难以被电磁波穿透的海水,使得处于水下的潜艇 与岸上以及水下其他潜艇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变得十分困难。声波 虽然在水下可以传播,但也只是在水下的远距离上以及波长足够 长时才可以利用的,不过,声波在远距离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将会受 到严重干扰。 另外还需指出的是,在相当近的距离l:,潜艇可能会由于自身 的磁效应而被敌人探测到。采用磁性探测潜艇的方法目前被称为 磁场异常探测。磁场异常探测的距离是相当短的,因此这种探测 方法主要用于对被探测的潜艇日标进行分类。也就是说,当反潜 作战兵力已经探测到水下目标之后,在准备发射反潜武器之前,往 往利用磁场异常探测的方法来确定所要攻击的水下目标究竟是届 于何种类型的潜艇。 关于弹道导弹核潜艇水下通信的重要性目前日益受到军事家 们的高度重视,其实,水下通信的问题肘于攻击型核潜艇来说,也 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潜艇的水下通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的话,则将无法实现潜艇与飞机或与水面舰艇的协同作战。二战 期间,纳粹德国海军为了开展“狼群”战术以解决协同作战的问题, 曾经要求所有参加“狼群”作战的德国潜艇利用在海面上收发的无 线电信号进行彼此之间的通信联络,以便确保“狼群”中的德国潜 艇对目标发起有效的攻击。但是,潜艇在海面上发射无线电信号 能够被对方在很远的距离卜探测到,并且将会使潜艇自身陷入十 分不利的境地。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德国“狼群”战术失败而告 终的结果便证明厂潜艇进行水6J通信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 的,这是因为潜艇以水面状态进行无线电通信破坏了潜艇隐蔽性 这一基本特性。但是,二战期间的德国为了得到潜艇协同作战的 好处,不得不放弃了潜艇隐蔽性这一十分重要的特性。从这个角 度来说,二战期间德国“狼群”战术的失败,仍然可以归结于当时德 国人没有正确地处理好潜艇隐蔽件与潜艇作战力之间的平衡关 系。因此,潜艇之间的协同、潜艇与水面舰艇、飞机之间的协同是 最具风险的。如果在这方面的处理稍有不当,将会使潜艇暴露自 身并进而导致艇毁人亡的结局‘、 同样,潜艇指挥员为了了解周围环境时也常常要冒着丧失潜 艇自身隐蔽性的风险。潜艇伸出潜望镜进行观察时,其风险性就 更大。省潜艇将其水面搜索雷达伸出海面时.它所冒的风险同样 很大:但是,潜艇使用艇上的被动声呐时木会暴露自身。不过,潜 艇为了更快地得到有关日标的准确数据而使用主动声呐.潜艇所 发出的声脉冲信号就会被敌人的被动声呐所捕获.从而轻易地被 敌人探测到。 为了加强潜艇自身的隐蔽性,潜艇可以利用艇外的传感器,例 如利用友军飞机或卫星上的传感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潜艇则需 要省一些单向的通信设备和手段。 一些军事家认为,潜艇是属于未来的作战武器系统c因为潜 艇难于探测,难于摧毁。这种情况说明厂潜艇的作用是任何人都 不可低估和忽视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潜艇确实存在着 它的局限性。海军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实施海上控制和兵力投入, 而海军的这一主要任务却与潜艇有着密切的关系。海上控制要求 海军在面临着敌人的潜艇、水面舰艇和飞机威胁情况下能够比较 自由地使用海洋,而要做到这一点,利用潜艇执行反潜任务则是必 不可少的。兵力投入通常在面临着敌人陆上和空中力量的情况下 利用水面舰艇或潜艇运送部队或使部队登陆。 就海上控制任务而言,潜艇的最大缺陷是不能探测到远距离 上敌人的飞机和导弹。此外.由于潜艇的内部空间和客积的限制. 所以潜艇的防空武器的容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潜艇虽然是一种 反舰、反潜的有效武器系统,但仅就潜艇在这方面的作用而论,潜 艇常常受到其通信能力的限制和制约。目前,虽然潜艇可以用作 并且实际上已经被用作水面舰艇的护航,但是潜艇难以在战术上 与受到护航的水面舰艇进行协同,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潜艇 还不能取代水面护航舰艇。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潜艇有限的内部容积使潜艇在进行 兵力投入时仍存在着很多困难。根据潜艇实际使用经验来看,给 定排水量的一艘潜艇,其内部容积仅为具有相同徘水量的水面舰 艇内部容积的一半,这是由于水面舰艇在其吃水线的上方拥有比 潜艇多得多的上层建筑结构。 Ig56年美国舰船局曾经提出了一种潜水航空母舰的方案,该 潜水航空母舰的水下排水量为40000r,但是它最多仅能运载6架 K机,而且舰上还需要设置一个大型的、具有水密性能的飞机库。 为此,设计师们不得不把潜水航空母舰上的动力装置的功率限制 在巡洋舰上动力装置的功率水平。结果,这样的一腔潜水航空母 舰的航速只能达到5节。即使把潜水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减小到 职咖t时,其水面航速最高也只能为20节。根据登陆作战的要 求,潜水航空母舰的主尺度应为500ftkl20ft(1fT=o.3048m).但 是这样的主尺度无法装设飞机弹射器。因此,舰上的飞机只能借 助喷气起飞器和5度的滑跑角度来完成起飞动作。最后美国舰船 局的设计师们得出结论说,这样的一艘潜水航空母舰除作用于对 敌人实施核攻击.否则的话将毫无用途。从另外一方面来看,这种 潜水航空母舰在飞机起飞离舰时必须要浮出水面,这就破坏了潜 艇所应具有的隐蔽性,作为潜艇的隐蔽性功能,它仅仅在运载飞机 时才能发挥出来。因此,这种潜水航空母舰作为潜艇的一种方案. 其天折是必然的。 隐蔽性与潜艇的生存能力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是潜艇的基 本特性之一。为了保持潜艇的隐蔽性,往往需要耗资很大。但是, 没有生存能力的潜艇肯定是不成功的潜艇。无论在战时还是和平 时期,潜艇的隐蔽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 |
|
|